欢迎来到河南科技职业大学纪委(监察委)!
返回首页|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廉政文化 >> 正文
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廉政文化建设
时间:2016-11-22 09:44:33
 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廉政文化建设
周口科技职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工程系   郭永芹   
     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反腐倡廉从严治党进入新常态,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等新媒体的快速普及,博客、微博、微信等现代化信息传播方式不断涌现,高职院校迎来了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机遇。高职院校也需要丰富内容、变换形式来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形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统一、与教育教学相融合、与校园文化相补充的高职院校廉政文化。
一、高职院校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内涵
高职院校廉政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思想保障和文化基础。目前,对高职院校廉政文化建设认识不到位, 廉政文化建设内容及形式单一化、文化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应大力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体文化建设, 并使其与本校、本地历史文化相结合, 以构建有创新有特色的高职院校廉政文化。
廉政文化是以廉政制度为基础,以廉政理论为指导,以廉政理念为核心,以廉政教育活动和廉洁文化艺术作品为载体,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可从两个层面来界定高职院校廉政文化教育的内涵。从广义上说,高职院校廉政文化是指在学校教育中,用文化的视角和方法来探索、研究人们关于敬廉崇洁的思想观念、理想信仰、人文知识、行为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习俗、典章制度、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社会评价,并用文学、艺术等鲜活的文化形式来推介和传播“不昧金、不攀比、不贿选、不贪占财货、不损公肥私”的清正廉洁品质的一切活动。从狭义上说,主要是指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活动中,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清廉高洁的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自身的道德品质的活动。
二、高职院校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最近,教育系统上上下下都在开展廉政文化建设进校园活动,各学校开展形式各异,红红火火。与这种“红火”不协调的,也有这样一种声音,说廉政文化建设进校园纯属“无用功”,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三种 “不到位”:
首先,认识不到位。一是对校园廉政文化的内涵认识不到位:一些学校单纯将廉政文化建设作为一种“官文化”来看待,认为“经济上不贪”即为“廉政”,他们认为廉政文化建设针对的是领导,针对的是大企业和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与学校师生关系不大,而且学校是“穷地方”,不会出现多大的贪污。二是对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工作方法和责任认识不到位:一说到廉政文化,首先想到提到的是“上大课、做报告”;一问到负责部门,自然而然认为是“纪检人员”的事情,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就变成了“纪检人员的单打独斗”。三是对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意义认识不到位:有的认为廉政文化建设进校园是给学校工作“添乱”,给教育教学工作“扯后腿”,不能将这一项工作与其他工作有机结合,不懂得通过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促进教育教学工作上水平,而是一味地“埋怨”和“推诿”。
其次,宣传不到位。有的学校仅仅将上级的有关要求和文件传达到领导班子成员,最多也是中层以上干部,传达完毕,有的还会加上一句话“大家知道一下就行了。”什么叫“知道一下就行了”?有的虽然宣传到了教职员工和学生,但是将“廉政文化”孤立地进行“解释”,使广大师生产生一种“廉政文化”与自己的教学,与自己的学习“关系不大”甚至“毫无关系”的错误认识。这样的宣传也就仅仅停留在讲大话、空话和“口号”的层面,没有落到实处。
再者,落实不到位。有的学校对于上级的指示精神只限在“传达”和“号召”的范围,即使落实,也是一阵风、一阵雨和一些表面化的东西,如:办几期板报,开几次会议等;有的不是切切实实抓落实情况,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应付”检查上,材料上交一大堆,实际问题一个不解决。一边是廉政文化建设的各种宣传标语,一边又堆放着违规购买的教辅资料;手拿筷子公款吃喝,眼看讲稿宣传廉政。于是就出现了一种“只动口不动腿”、“只有文字没有实际操作”的“虚假校园廉政文化建设”。
三、高职院校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宣传的不到位和落实的不到位归根结底是认识不到位,由于重视力度不够,校园廉政文化建设首先要解决的是认识问题和重视程度问题,其次是如何抓落实的问题。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将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纳入对领导班子的考核
每年的年终都对班子成员进行考核,其中的廉政考核内容侧重领导班子集体和个人的廉洁自律,不能涵盖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只有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考核一把手工作和班子政绩的重要方面,才能使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占据其应有的位置,才能使领导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对工作给予必要的重视。
(二)将廉政文化建设纳入道德文化建设的范畴
廉政是一种为官之德,廉政文化是一种道德文化,“廉洁从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部分,“崇廉尚洁”是学生应具有的重要的价值观、人生观。要从“道德”层面深入挖掘“廉政”的涵义,要使广大干部、师生把“廉洁”作为一种道德的底线看待。要结合“八荣八耻”教育活动,将廉政文化建设贯穿于道德文化建设的始终。
(三)将廉政文化建设融入日常课堂教学
靠会议解决不了根本的和长期的问题,课堂教学是学校育人的主要渠道,廉政文化的内容应当渗透到每一门课和每一堂课。有人可能认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毛概之类的课程能够涉及“廉洁”的内容,高等数学、大学英语、会计学基础、经济学基础等课程怎样与“廉洁”联系呢?教师的课堂语言、教学工具的使用等可以渗透“廉洁”教育,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也可以涉及“廉洁”教育。高职院校等可以设“廉政文化”必修课、选修课,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四)将廉政文化建设融入育人环节
每个学校都会在一定时期内搞一些主题教育活动,组织一些大型的集体活动,要把“廉政文化”教育活动纳入其中,比如主题班班会、教师师德教育、党员“先进性”教育等;许多学校有自己制定的《学生日常守则》《教师准则》以及师生奖惩制度,要加大其中的“廉洁”教育和警示力度,如学生讲吃讲穿如何教育警示,如何引导教师处理好“付出”与“所得”之间的关系等。特别是对学生“讲享受”的现象、教师向家长索物收钱的现象,以及那些“不劳而获”的行为和思想,要坚决予以反对,及时进行惩戒。
(五)将廉政文化建设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阵地文化:校园网站、校报校刊、校园广播、校园宣传橱窗等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阵地,要充分利用这些阵地,定期播报廉政勤政先进典型的事迹,播放廉政教育宣传片,发布廉政教育信息;要以师生社团活动为平台,利用读书社、沙龙的形式,开展“激浊扬清”主题活动;要专门开辟廉政文化宣传的“场地”,专题宣传廉政文化的内容,比如中英文对照的宣传栏,既引导学生学英语知识,又强化师生的“廉洁”意识。
社会实践文化:可以以社会实践活动、家长学校的形式,将廉政文化建设“延伸”和“辐射”到社区和每个家庭,利用教育的双向性,把廉政文化进校园与廉政文化进家庭、廉政文化进社区等结合,达到学生与家长、教师、社区相关范围内人员的互动,从而充分体现校园廉政文化在社会“助廉、促廉、倡廉”系统工程中的积极作用。
制度文化:一个学校的好坏,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是关键,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成效也要看有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廉政制度”,能不能不断加以完善,不折不扣地加以落实。比如:领导的公款吃喝、旅游问题应提交教职工大会讨论制定办法;教师业余时间补课收费如何扣发本人工资、奖金;拒收家长钱物制度;教辅材料的征订制度等。制度的制定条款要具体,执行要严格。
总之,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工作的一部分,它所赋予我们的任务不是靠张贴一两次标语,开三四次会议就能完成的,这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需要我们用扎实的工作作风深入落实,我们应当站在“两学一做”的高度,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为目的,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导向,立足本校实际,营造崇廉敬俭的浓厚氛围,倡导、建设廉洁的教师职业文化和学生成长文化,努力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廉政文化体系,实现本校的长远健康的发展。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3-2014 河南科技职业大学-纪委(监察委)    |    豫ICP备0901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