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周口市历史,就是翻阅一部“廉”历史。
周口淮阳古称宛丘、陈、陈州,位于河南省东部周口十县市区的中心。淮阳是羲皇故都,早在6500年前,三皇之首太吴伏羲以东方盛德而称王天下,是以德治国的第一人。所以,周口淮阳自伏羲开始,就德佩中原,四方仰慕,民以德为美,官以廉为荣,历代上清官廉吏层出不穷。淮阳龙湖荷花以其历史古老、品种悠远、景色绚丽,被冠以“神州第一荷”。荷花也称为“花中君子”,被誉为“一品清莲”。淮阳以“一廉如水、两袖清风”为文化主题,以外地人在周口市淮阳区为政清廉的清官主线,潜移默化地接受廉政文化教育。
走进汉,汲黯(?—前112年),字长孺,濮阳(今河南濮阳)人。汲黯新任淮阳太守时,当地豪绅们欲备厚礼登门拜望,汲黯知悉,即写诗一首以榜文张示:太守府门朝南开,无理有钱莫进来。自知之明听劝导,行贿则是小人才。因其品行高尚,为官清廉,其罢官之后,既没有权也没有钱,死后也没有多余的财物,成为一代忠廉代表。淮阳人尊他为淮阳四贤之首,后来又塑像于“四贤祠”,世代祭祀。
走进宋,包拯(999年-1062年),字希仁,谥号“孝肃”,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仁宗年间,陈州大旱,贪官污吏横行乡里,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百姓状纸府县告急文书像雪片一样飞向京都汴梁仁宗手中,仁宗皇帝赵祯忙召集众臣商讨应急之策。大臣们都知陈州官员与皇太后有裙带关系,不敢言语。最后,由忠臣文彦博等大臣推荐包公去陈州赈灾放粮救民饥荒。包公奉了皇上圣旨,急速带领人役赶往陈州。为提防贪官挡道,包公在陈州城北土地庙内乔装成老鸨头模样,带领众人混进了城。私访灾情民怨后,便到州府衙敕展圣旨,贪官污吏见包公到了,吓得骨软筋麻、跪地求饶,包公把首恶贪官污吏就地正法。开铡于城边污水沟旁,陈州百姓拍手称快,并开仓放粮,在城东门外高地上把粮食分给灾民。四面八方的百姓都来此领赈,包公在陈州解救了难民灾情,肃清了贪官污吏、恶豪商霸、民风大变、真乃是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百姓感恩戴德,千夫拱手颂贤相。陈州人在放粮处建了“包公祠”,以纪念这位不畏权贵、清正廉明的“包青天”。
走进清,刘拱宸(1807年一?),字星平,号伯垣,江西新昌人。自咸丰六年(1856)以来,陈州连年灾荒不断,因战乱造成的焚烧破坏,旱灾、蝗灾,让陈州百姓疲于应付,民不聊生。刘拱宸来了以后,自己起好模范带头作用,为下属做好示范,勤政廉政,一心为公。苟延残喘的平头老百姓才开始恢复了安宁的生活,逐渐获得了新生。刘拱宸在陈州府任职七年间,不仅使经济得到了发展,还注意收集诗歌书籍,修复文物历史资料,礼贤下士,树立表率,使民风变得淳厚。同治六年(1867),刘拱宸改调南阳知府,陈州的老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妇女和老人在街头巷尾痛哭流涕,痛苦得无法自拔。刘拱宸离开陈州时仅一辆孤零零的车子,除了书简之外,只有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行李。陈州(淮阳)百姓都叫他“刘青天”。
古为今用,清廉代代传承,周口人在行动!
“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关键是‘三不’一体推进,其中:‘不敢腐’突出震慑遏制,‘不能腐’强调制度治理,‘不想腐’依靠思想觉悟,是最高境界。而廉政文化建设是实现‘不想腐’的重要抓手,是筑牢思想道德防线的有效途径,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根本之策。”周口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张桂英说。
党风是否廉洁?聚焦主业展现担当,忠实履行神圣职责,坚持稳中求进、坚定稳妥,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不断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深入开展“三标”活动、“六增”行动,大力弘扬“三干”作风,锚定目标,躬身入局,带头抓落实、善于抓落实、层层抓落实。日前,中国共产党周口市第五届纪律检查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纪检干部踊跃发言,掷地有声。
企风是否廉洁?“过去,我们担心不给红包不办事;现在,我们只用我们的业绩来表达感谢!”周口市纪委监委驻市市场监管局纪检监察组人员在走访河南省三川豫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听到这样的话语。通过全市开展的以案促改,我们将不断加强对公司人员的警示教育和管理,营造风清气正的农业科技经营环境。如今,打开很多企业网页,都能看到廉政专栏,“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企业廉洁文化正在生成。
社会风气是否廉洁?“周口的服务很好,工作人员就像我们的家人一样温情!”周口市颐科置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瑾瑾点赞市政府相关部门服务很热情很专业,让企业能更专心地发展。在周口市淮阳区,无论是走进城乡校园,还是走进文化广场等家风教育基地,常常看到孩子们用童稚之声朗诵廉洁诗书,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学习廉政文化。廉政文化在该市各个层面、各个角落,滋润党员干部的心田。
从这里出发,周口找到了新时代廉政文化的创新表达和创新发展,立足每个区县一个主题,依托周口丰富的廉历史和资源,以“莲里同行·廉心周品”为统揽的“廉”执政、“廉”教化、“廉”传承、“廉”警示,构筑起周口新时代“廉”图景,铸造周口新时代“廉”心魂。